紡織品為什么要做抗菌?
紡織品服裝作為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,不僅滿足了人們?nèi)粘3鲂姓谛弑误w的作用,也滿足了人們社交時的情感需求。
然而,恰恰是使用環(huán)境的復雜性、多元性,才會導致微生物直接或間接接觸人體。治病病菌在前期給人們帶來諸多煩惱,而抗菌功能類紡織品的誕生,為人們在紡織服裝產(chǎn)品的選擇上又多了一種可能。
說到抗菌,到底抗的是什么菌呢?
是細菌和真菌,而紡織品抗菌中,主要菌種為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白色念珠菌……
02紡織品做抗菌,有哪些細菌?
細菌區(qū)分為兩派,一派是革蘭氏陽性菌,一派是革蘭氏陰性菌。那么怎樣區(qū)分這兩個派系呢?
由于細菌細胞壁的結(jié)構(gòu)和化學組成不同,經(jīng)革蘭氏染色后,會呈現(xiàn)出不同的染色反應,可以通過直觀的觀察來區(qū)分微觀世界中的不同!
1革蘭氏陽性菌
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網(wǎng)狀結(jié)構(gòu)組成,壁厚、類脂質(zhì)含量較低,用有機溶劑(乙醇或丙酮)脫色時細胞壁脫水,使得肽聚糖層的網(wǎng)狀結(jié)構(gòu)孔徑縮小,通透性降低,從而使結(jié)晶紫-碘的復合物不易被洗脫而保留在細胞內(nèi),經(jīng)脫色和復染后仍保留初染劑的藍紫色。
革蘭氏陽性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要代表。
2革蘭氏陰性菌
革蘭氏陰性菌由于細胞壁肽聚糖較薄、類脂含量較高,所以當脫色處理時,類脂質(zhì)被乙醇(或丙酮)溶解,細胞壁通透性增大,使結(jié)晶紫-碘的復合物比較容易被洗脫出來,用復染劑復染后,細胞被染上復染劑的紅色。
革蘭氏陰性菌分類較多,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為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白氏菌(即肺炎桿菌,還有一種翻譯為肺炎克雷伯菌)。
紡織品如果只能抵抗一種類別的細菌,那么不能稱之為具有抗菌功能的紡織品,所以紡織品抗菌試驗中,既要做革蘭氏陽性菌,又要做革蘭氏陰性菌,抗菌紡織品做為人體皮膚的第一層屏障,起到了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的重要作用。
是不是把白色念珠菌給遺忘了?
3白色念珠菌
白色念珠菌屬于真菌,但是通過革蘭氏染色后呈現(xiàn)不均勻的藍紫色,所以也可以劃分到革蘭氏陽性菌的范圍。
因為是真菌,所以這里要特別介紹一下,白色念珠菌是抗菌紡織品種比較難抵抗的菌種,也是一種重要的人體致病真菌,常存在于口腔、 腸道、呼吸道和陰道,正常機體體征不會引起疾病,但由于免疫力下降可能會造成感染。
所以,在選用貼身衣物類時,不僅要注意材料及理化性能,還需要關注一下抗菌功能。
紡織品如何做抗菌
改變傳統(tǒng)的在面料中加入銀離子抗菌劑的簡單工藝,將抗菌銀離子植入到面料中,形成抗菌纖維,抑菌率達到99%,廣泛用于床品、家居、服裝、內(nèi)衣等領域。